埔頂慈雲庵
清水祖師(法名普足,俗姓陳名應,又名昭應)誕生於宋仁宗景佑四年,(西元一O三七年)或稱烏面祖師,朔至清朝光緒三年(西元一八七七年),福建安溪人黃朝隨先民渡海來台尋求發展,並由清水巖背負本庵鎮殿祖師歷經台海風險,沿途翻山越嶺披荊斬棘,蒙祖師庇佑平安行至埔頂庄時,祖師突然由背巾中脫坐於地,黃朝有感是祖師旨意,於是在此安家立業並將祖師供奉家中,後因眾印是有感祖師施方濟世有求必應,遂於庄中榕樹下(現址:庄頭土地公廟)搭建草茅小廟供人膜拜。
日據時期(西元一九OO年)全台發生嚴重乾旱,村民皆以農為業,時逢埔頂派出所巡查鄭阿明曉識祖師祈雨靈驗,並召集庄中長者擇日於三月十二日搭祈雨台許願曰:「今日祖師助吾等天降甘霖,他日定助祖師建廟」,焚香一柱未盡,果見烏雲蓋日瞬間大雨傾盆,旱象頓解,庄民感其靈驗於是發動建廟,歷經三年(一九O五~一九O七年)落成啟用。民國四十六年,時任里長黃相有鑑於本庵因木質樑柱年久失修,黃呂文江、黃良、陳輝地等地方仕紳帶動眾信士募捐,歷經四年完成今日之規模,於民國五十年竣工落成入庵(安火)正名為慈雲庵,並舉行慶成福醮慶典祈求風調雨順,國泰民安。
(節錄至埔頂慈雲庵沿革史)